从职场新人到职场达人,不仅需要努力打拼,更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。许多人不乏在职场中拼搏的动力,但如果没有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,空有一腔工作热情,也怕是难以成功。笔者认为,在踏上职场之前,“生涯三问”必不可少:生涯如水、大道若弦、知止而定,分别指向“生涯是什么”“为何要进行生涯规划”及“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”。
中国传统文化里有许多关于“水”的论述,若是从生涯、人生的角度来感悟“水”的意象,更有一番滋味。孔子的“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”、老子的“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者莫之能胜”、宋人胡宏的“水有源,故其流不穷;木有根,故其生不穷”……可曾想过,其实我们的生涯恰如水,我们期待的“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”的人生境界,当如水之静、如水之明、如水之善、如水之韧。生涯(career)的概念远远丰富于工作(job),但小于生命、生活(life)。不知大家是否思考过这三者的区别以及整合的问题,不妨试着再琢磨一下:当我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,除了通过工作解决谋生层面的问题,更需关注个性价值的实现,而立意多高、视野多广、恒毅多久,则往往关乎职场的成败。上善若水、静水流深,蕴积着古人的智慧,我们做人的态度、精神、价值取向,较之于自己的专业、学历,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职场角逐的结果与人生的层次。当我们内心不那么淡定时,试着从传统中溯源,或许可以让我们回到心灵的原始之境、找回自我栖息之处;当我们因纷扰看不清未来路时,不妨在前人足迹中,找一个探寻自身生命意义的参照系统。多数人的生命状态,可能如潺潺细流,总会遇到挡路的水草、泥沙甚至旋涡,但不要忘了出发时的梦想,我们需要蓄势、沉潜、会聚,总有一天,细流会奔向大海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史铁生的《命若琴弦》,可曾想过如何解读这个生命寓言故事?我们是不是也如这个弹奏三弦的盲人一样,为了见到光明,得弹断一千根弦。存于世、立于世的个体,为了让自己足以安身立命、心灵栖息,需要一个又一个目标的积累。
目标有大小、也有远近之分,而我们的成长其实就是设下目标,带着希望出发,将力量整合集聚,完成后又根据新的生命需要设定新的目标,再出发、行走、在路上……人的成熟,需要挫折和磨砺,如游走四方、弹唱为生的盲人一样,总会经历伤心欲绝而后顿悟。生涯之道,就在于有了各种“看得见”,甚至“看不见”的目标牵引,我们便可慢慢体会到生存、生活、生命三个层面的意义,会积极地付诸于行动,生命不息,奋斗不止;可以让自己正视问题、立足当下、怀抱未来,面对暂时的坎坷低谷,懂得不如意会弹指烟灭;可以向往风清云淡、幸福的地方,得意淡然、失意坦然;可以顺势而为,选择兼济天下,或许也会隐忍,选择独善其身,甚至老庄的虚游;可以在日常、普通的生命现象里,品出“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”的禅道。无论是儒、道或者释,都是职场人选择的某种策略、途径和方法,但个体内心的目标、梦想、激情,不曾褪色,也不能黯然。
《大学》有云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那么从生涯角度,该怎么理解呢?我们每一个人只有知道了应该达到的境界,才可能让自己坚定志向,才会从容不躁、考虑周详,而终有所获。在校期间,我们就是要学会处理价值定位和行动选择的问题,也就是常说的知与行。我们要知己、知彼,先抉择后行动。在认知时,要弄清楚自己想干什么、能干什么、为什么干,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、兴趣、性格以及能力等;并且通过直接及间接渠道,对社会大环境、行业发展趋势、单位组织文化、岗位素质需求等有初步了解;然后遵从自己内心需求作出选择,当然也要根据“择己所爱、择己所长、择己所利、择世所需”原则,结合社会需求与个体优势基础上作职业生涯定位。求学阶段,我们大可以尽早试错,并通过时间、情绪、压力管理,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,让自己在职场上尽量做到无可取代。若是再对自己要求严苛一些,需要早些开始训练自己的生涯适应能力,做到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、人优我特。无论是专业学习、社会实践还是为人处世,都需要打磨,从沙粒到珍珠,从职场“菜鸟”到职场达人,概莫如此。当我们站在职业生涯的起点,愿冷静取代躁动,拼搏之前,“三问”生涯。在校时能保持一份生命的本色,走向职场之后能保有一个真实的自我,可以安静聆听他人生命、守望自己的生涯,这关系着一个人力求成功和体验幸福的内在潜能。